返回

昆山农商银行四个标准化力促微贷业务取得新突破
时间: 2017年08月22日 来源 : 昆山农商银行

    微贷业务作为深耕本地市场、支持实体经济的一项重要载体,为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提升市场认可度和客群覆盖面,年初以来,昆山农商银行围绕微贷业务全流程,大力开展标准化建设,梳理业务细节,优化管理模式,力促业务发展取得新突破。截至7月末,该行微贷时点余额突破20亿,达到20.82亿元,较年初增长4.43亿元,增幅27%,微贷不良率仅为0.34%。
    一是操作流程标准化。该行针对现有微贷产品按共性进行分类梳理,利用场景化思维,仔细推敲各类产品的适用对象、适用范围及产品要求,先后发布了《工薪类消费贷款操作细则》、《建房贷贷款操作细则》等多项操作细则说明书,从制度源头设定业务操作标准,并组织客户经理认真学习落实,进一步简化和清晰业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客户体验。
    二是授信调查标准化。该行在内部各微贷团队发起员工大讨论,鼓励客户经理针对授信调查现有流程提出问题和建议,收集到如经营性贷款填报较繁琐、调查项目不够科学等十余项关键问题,组织审批团队深入研究,对贷款调查表进行推翻重新设计,制定格式化标准通用调查表,细化核心调查内容,经过试点检验,客户经理贷前调查能力有了明显提升,有效减少调查反复,节约了业务时间。
    三是产品定价标准化。该行针对征信记录有瑕疵、无法提供信用贷款不可撤销保证人等非标准客户的小微信贷需求,着力研究“标准化”路径,出台《非标准客户贷款利率定价规则》,明确规定需要提高定价的具体情形;同时贯彻风险收益匹配原则,对不同客群和产品进行差异化的标准利率定价,规范各项标准,满足客户需求,保障客户权益,进一步防范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
    四是贷后管理标准化。一方面,该行对微贷不良贷款根据保全方式、金额大小、借款人基本情况以及社会关系等因素对催收名单的客户进行划分,明确了对逾期贷款催收的时间、措施、力度和频次等标准,分阶段采用渐进方式有序催收,上半年该行未经诉讼方式收回小微不良贷款额占全部收回小微不良贷款总额比例达到76.24%,有效节约了催收成本;另一方面,该行审批团队每月还针对逾期或欠息贷款各项条件进行分析,包括流水真实性、抵押资产真实性、收入的合理性等内容,形成分析记录,得出共性风险点,依此进一步完善业务操作标准,提升风险预防和管理能力。

返回首页>>